隨著人們對鄉土文化的渴望越來越濃烈,且希望能夠重現這些鄉土文化的個性美、意境美和詩意的建筑形態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,夯土墻材料逐漸越來越多的運用到現代城市建筑上,如王澍在中國美院象山校區中建造了一座采用夯土墻材料的建筑,名為“水岸山居”,將夯土材料的自然美,色彩美和層次感呈現的淋漓盡致;又如張永和設計的“二分宅”,運用傳統建筑材料——夯土材料,建造了一個保溫隔熱性能好,對生態環境影響較小的建筑。
1、色彩豐富
夯土因礦物質成分與形成條件的差異而形成黃、黑、紅、白以及青色等不同土色。事實上,用于建造夯土建筑的夯土材料多呈黃色,不論在中國的黃土高原或西北地區,還是世界上其他大部分生土建房地區,黃土都與當地環境與氣候條件相協調。但有時在建造夯土建筑時,往往會添加一些著色劑(金屬氧化物),使土的顏色呈現出多樣化。
2、質感獨特,紋理多樣
夯土材料由多種成分組成,若所處的施工環境不同,各成分的所占比例不同,則會使其所形成的質感、紋理、光澤會呈現出不同的景觀效果。同時,與其他不同材料結合運用,將使景觀更有內涵和趣味。
3、形態多變
夯土材料具有可塑性,松散狀態下的生土在外力和合適水分比的情況下,可形成不同的造型。
4、人文歷史感濃厚
夯土材料在歷史長河中能夠保留歷史痕跡,并且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內涵,記載著各地的風土人情,凝聚著族人祖先的脈絡,這些將被人們永遠銘記在腦海中。因此,夯土材料帶給人們的美感不僅僅是外在的,還有歷史發展的痕跡。
不斷開闊夯土墻材料、工藝的視野,有利于豐富園林景觀多樣性,同時也有利于傳統文化的傳承發揚。利用夯土工藝的可塑性,塑造地方特色文化符號,營造地域文化氣息,為現代景觀增添更多的景觀形式。